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3个经典案例分析油墨的正确调节与印品质量的关系。

知识中心 > 油墨行业 > 3个经典案例分析油墨的正确调节与印品质量的关系。


3个经典案例分析油墨的正确调节与印品质量的关系。

A、行业:油墨行业

B、生产的产品:胶印油墨

 

关于油墨的应用,笔者将通过自己深刻体会的3个典型案例,来分析油墨的正确调节与印品质量的关系。

案例一:油墨的呈色效果偏暗

 

有一四色银行存折订单,存折封面主色调由100%中黄和品红叠印而成。当客户上机签样时,认为叠印出的红色有些偏暗,比起金红色鲜艳纯洁的效果相差很远,不同意正式印刷。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非常为难。

 

案例分析:不可否认,在常用的三原色油墨中,往往由于成本、价格等因素,不同批次的油墨在色相上有一定的偏差,如中黄偏红、品红偏黄、天蓝偏红,其叠印出的色彩无论是红色或绿色,色彩饱和度都较低,灰度较大。这时,我们就要针对原稿进行分析,抓住最主要的色调,选择最适合的油墨,印出最好的效果。

 

笔者根据油墨色彩的变化规律,决定把四色墨中惯用的中黄色改为淡黄色,把品红色改为大红色。当第一张样品印刷出来后,我们发现存折的封面主色调已完全达到了金红色的效果,色彩非常鲜艳,客户也非常满意。

 

案例二:油墨引起的“鬼影”

 

承印一本幼儿图书封面,该印品的叼口处是一些小树的图案,拖梢处是一个大苹果的图案。印刷过程中,发现拖梢处的苹果图案中竟有叼口处小树叶的“鬼影”。

 

案例分析:我们知道,产生“鬼影”的原因主要是印品设计不当、墨路传递不良。在该案例中,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从印刷色序安排来讲,黄墨透明度最高,黏性最小,放在最后一个色组印刷是正确的。而且我们使用的是高档环保型油墨,开盖即用,无须添加任何辅助剂。那此次为何会产生“鬼影”呢?

 

原来,由于该印品四色印版的图文面积相差较大,青墨耗用量小,胶辊上的油墨补充得少,且不断地被润版液侵蚀和乳化,油墨黏度大大降低;而黄墨耗用量很大,能够不断得到新墨补充,其油墨黏度并没有太大变化。当机器合压时,黄墨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会把橡皮布上残留的青墨粘起,形成轻微的逆套印,再通过黄色组靠版墨辊的转移,印品拖梢处的苹果图案中便出现了小树叶的“鬼影”。原来青、黄两种油墨的黏度比较接近,才导致了“鬼影”的产生,当笔者在黄墨中加入去黏剂后,黄墨黏度下降了许多,“鬼影”自然消除。

 

案例三:油墨传递不良,印品墨色浅淡

 

在印刷某书刊时,发现印品的墨色很淡,而且即使采取减少供水量、加大供墨量等常规措施,也无济于事。

 

案例分析:这个问题并非油墨过分乳化所致,而是由于生产车间的温度较高,加之机速太快,导致机器自身温度上升较快,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油墨中的有机溶剂挥发速度加快,使油墨在胶辊上变得又干又稠,流动性变差;同时,干稠的油墨又会不断增大胶辊间的摩擦力,使胶辊的温度进一步上升。试问:这种情况下,油墨怎么能正常传递?怎么能适合高速印刷呢?

 

对此,要对症下药,综合采取以下措施:

 

(1)清洗胶辊上的油墨,同时把温度逐渐降下来;

 

(2)控制印刷速度,防止印刷机自身的温度太高;

 

(3)适当降低酒精润版液的设定温度,使其迅速从印版滚筒表面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印刷机的温度;

 

(4)在油墨中加入一定的6#调墨油,增加油墨的流动性,防止油墨在胶辊上过快干燥;

 

(5)正确调整水墨辊间的压力,防止因压力过大使胶辊摩擦升温太高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逐一落实,终于把胶辊温度降了下来,印品的色彩也重新变得鲜艳、饱满。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二十五年老师傅帮您分析凹印油墨在印刷中有哪些常见问题 下一篇:有哪些因素能影响油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