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磷霉素氨丁三醇的应用与副作用

知识中心 > 化工材料 > 磷霉素氨丁三醇的应用与副作用


磷霉素氨丁三醇的应用与副作用


磷霉素为磷酸盐衍生物,最早在1969年于链球菌属种分离所得,此后很快即可人工合成。磷霉素本身口服吸收效果不好,经人工合成磷霉素氨丁三醇增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该药于1988年在欧洲上市,1996年在美国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作用机制

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萄糖胺(UDP.GlcNAc)烯醇式丙酮酸转移酶可催化合成尿苷二磷酸N-乙酰烯醇式丙酮酸葡糖胺,作为肽聚糖形成的中间体。磷霉素通过与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萄糖(UDP.GlcNAc)烯醇式丙酮酸转移酶(MurA)结合抑制该酶活性,阻断细胞壁形成的起始阶段产生杀菌作用。

磷霉素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为浓度依赖型杀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为时间依赖型杀菌剂。同时,磷霉素还具有抗生素后效应。(Nikos Roussos)

药代动力学特性

磷霉素口服后在小肠吸收,因其容易被消化道中的酸性环境水解,磷霉素钙盐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12—28%,磷霉素氮丁三醇口服吸收后转化为磷霉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0%。磷霉素在血中不与蛋白结合。口服3g磷霉素氨丁三醇后血药峰浓度(Cmax)为22—32mg/L,达峰时间为2-2.5h,清除半衰期为大约2.4-7.3h,曲线下面积(AUC)为大约145—228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40一136L。磷霉素几乎全部通过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以原型排除,未发现有代谢产物。

体外抗菌活性

磷霉素为广谱抗菌药物,对需氧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柯氏枸橼酸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粘质沙雷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也有良好抗菌活性。

因跟其他抗菌药物具有截然不同的作用机制,没有交叉耐药性,表现出对许多耐药菌仍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希腊一项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研究显示,30株同时产ESBLs和M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1 00%敏感,磷霉素MIC9....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磷钼酸 下一篇:磷霉素治疗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