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液相色谱柱的身世之谜
色谱是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分离是核心,因此担负着分离工作的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心脏。目前市场上色谱柱种类和规格繁多,在制药、食品、环保、石化、农林、医疗卫生等领域有应用广泛,相关从业人数不断增长。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的《石灰吟》用来记述硅胶填料的生产、制作过程,也恰如其分。
从最初的硅酸岩原材料处理成水玻璃,进而通过溶胶-凝胶等方法制备成多孔性硅胶微球,最后在硅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键合特定的基团,这其中每一道工艺的优化都凝聚了色谱柱相关从业人员数十年来不懈的努力。
填料基质:硅胶vs聚合物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谱柱的开发与HPLC仪器开发并行,有时甚至超过了仪器的进步。随着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对固定相填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HPLC填料大部分为硅胶基质,其次为聚合物基质。
硅胶因原材料经济、高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化学修饰简单等优点而应用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从原材料、制作过程中继承的缺点——金属残留、硅醇基残留以及Si-O键在碱性条件下(pH>8)断裂的问题。
相较于硅胶填料,聚合物基质的优势在于无碱性吸附、无金属离子残留,pH值稳定性好,但也存在柱效低和溶胀的问题。
80年代,色谱研究人员创造性的将硅胶和有机聚合物的优势结合,通过在硅胶表面包覆一层聚合物薄膜,使内部的硅胶基体不受影响....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