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从硬到软的“绿色”蜕变,无溶剂聚氨酯胶大有可为
一个好的包装,对于一件商品的价值不言而喻。早期,黄油纸搭配方红纸,再系一根纸绳,便是最好的包装。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诉求不只是功能性,好看的外观也相当重要。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货架上的包装正发生着从“硬”到“软”的变化。软包装凭借丰富的功能、多样的外观,成为了当下主要的包装形态之一。复合软包装,则是用两种及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复合形成的柔性包材,组成充分发挥各组分材料优点的新型高性能包装。
胶粘剂是复合软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满足对不同包材良好的粘接力,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也对包装用胶粘剂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从性能还是环保角度,聚氨酯胶粘剂都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食品包装领域涉及的高温蒸煮后的剥离强度,以及异氰酸酯单体的析出问题,仍是聚氨酯胶粘剂研发需要努力的方向。
软包装用聚氨酯胶粘剂的种类、优点和应用前景
软包装用胶粘剂在我国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这期间国内经济发展还刚处于初期阶段,技术力量不强,普通包装的复合是以单组份醋酸乙烯酯、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型胶粘剂为主,高档包装产品以进口的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为辅。
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到现在以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为主导,挤出复合胶粘剂为辅。
一、单组份胶粘剂
二、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
三、醇溶型聚氨酯胶粘剂
四、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国内复合软包装用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历史
1.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上海首先开发用挤出涂布和挤出复合法制造简单的食品用复合软包装材料。
2.
七十年代后期,上海又首先开发用干式复合法制造更高档的食品用复合软包装材料,生产从一般的简单食品用复合软包装材料,到耐121℃高温蒸煮40分钟的塑/塑型蒸煮袋和更高级的铝/塑型蒸煮袋。与此同时,也同步地研制干式复合用胶粘剂。
要用干式法去做复合软包装材料,除了各种塑料薄膜和铝箔基材外,还要用到胶粘剂。最早被采用的是用丁基橡胶做的单组份溶剂型压敏胶,用它把PET、PT和PE这几种薄膜复合起来就可以做成最简单、最原始的复合软包装材料,用在压缩饼干、糖果和榨菜的包装方面。
3.
七十年代末,由于要开发耐121℃高温蒸煮40分钟的蒸煮袋,单组份压敏胶显然是不行的,所以,上海又首先研制开发双组份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当然,这种胶粘剂在我国早已在六十年代就有工业化产品,只是由于它的性能不符合复合软包装的要求,存在着溶剂沸点高、有严重的臭味、残留单体太多、卫生性能不可靠、初粘力太小等缺点,无法在干式复合中用来制造合格的食品包装材料,所以要以美国、日本当时的水平为目标,重新开发研究符合食品卫生安全、可耐121℃40分钟蒸煮的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经过二年多的研究,终于在1981年8月通过了国家科委和轻工部的鉴定,完成了这一任务。
自1980年以后,我国逐步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经济日趋活跃,食品工业飞速发展,主副食品日益丰富,要求完善包装的呼声也随之高涨,复合软包装材料需求量很大,所以上海、无锡和大连首先从日本引进了比较先进的复合软包装材料的生产线,其中有多色组合式凹版彩印机、干式复合机、制袋机、分切机以及相应的检测仪器,为我国现代复合软包装工业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但是,生产复合软包装材料所需的凹版油墨、胶粘剂、PET、OPP、OPA、CPP、铝箔等都要进口。
4.
为了适应国内复合软包装生产的需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段开始,国内各地又大力发展软包装生产设备,上海、无锡、海宁、广东等地的软包装机械生产企业,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复合彩印的软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也蓬勃发展,导致进口的凹版油墨、干式复合用胶粘剂的需求量猛增猛涨。在这种形势下,上海拥有的食品复合包装材料用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技术,就有工业化生产的土壤了。
5.
1984年,上海首先创建了年产60吨规模的中国食品级聚氨酯胶粘剂生产基地。有了这个样板基地后,让....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